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预应力管桩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房地产E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 18:17:01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遍现象。

  ④桩尖只落在基岩面上,周围土体嵌固力很小,桩身稳定性差,有些桩的桩尖只有一部分在岩面上而另一部分却悬空着,桩的承载力难以得到保证。

  在岩溶地区打桩,时常可见到一种打桩的假象:当一根桩的桩尖附近的桩身混凝土被打碎以后,破碎处以上的桩身混凝土随着上部锤击打桩而连续不断地破坏,表面上看,锤击一下桩向下贯入一点,实质上这些锤击能量都用于破坏底部桩身混凝土并将其碎块挤压到四周的土层中,打桩入土深度仅仅是个假象而已。1994年广州市西郊某工程,设计采用φ400管桩,用D50柴油锤施打,取Rk=1200Kn,其中有一根桩足足打入73m,打桩时每锤击一次管桩向下贯入一点,未发现异常,但此地钻孔资料表明0~19m为软土,19.90m以下是微风化白云质灰岩,管桩不可能打入微风化岩。为了分析原因,设计者组织钻探队在离桩边约40㎝处进行补钻,当钻到地面以下11~12m处,碰到混凝土破碎造成的,在这个工地上,类似这样的“超长桩”占整桩数15%以上,给基础工程质量的检测和补救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麻烦。总之,凡是设计以石灰岩做持力层的打入式管桩工程,没有一个设计师的日子是好过的。

  2.4.2从松软突变到特别坚硬的地层

  大多数石灰岩地层也属于这种“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的地层,但这里指的不是石灰岩,而是其他岩石如花岗岩、砂岩、泥岩等等,一般来说,这些岩石有强、中、微风化岩层之分,管桩以这些基岩的强风化层作桩端持力层是相当理想的,不过有些地区,基岩中缺少强风化岩层,且基岩上面的覆土层比较松软,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打管桩,有点类似于石灰岩地区,桩尖一接触硬岩层,贯入度就立即变小甚至为零。石灰岩地层溶洞、溶沟多,岩面地伏不平,而这类非溶岩面一般比较平坦,成桩的倾斜率没有石灰岩地区那么大,但打桩的破损率并不低。在这样的工程地质条件下打管桩,不管管桩质量多好,施工技术多高明,桩的破损率仍然会很高,这是因为中间缺少一层“缓冲层”。这个道理如同钉铁钉一样,铁钉钉入有弹性的木板时,敲一下进去一些,不会发生什么问题;铁钉若想打入坚硬的岩石时,只要敲几下就被弯而折屈。这样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广州、佛山、三水、中山、深圳等地都遇到过,打管桩的破损率高达10~20%,因此,有些工程半途改桩型,有些做补强措施,有些也弄得难以收场。实际上,基岩上部完全无强风化岩情况比较少见,但有些强风化岩层很薄,只有几十厘米,这样的地质条件应用管桩也是弊多利少。有些工程整个场区的强风化岩层较厚,只有少数承台下强风化的岩层很薄,那么,这少数承台中的桩,收锤贯入度要放宽,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要降低,适当增加一些桩,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以上探讨的是打式管桩不宜实用的工程地质条件,如果是采用静压方法情况就不同了,有些不宜应用管桩的工程地质条件也可以应用管桩了,所以大吨位静力压桩法是大有发展前景的。

上一页  [1] [2] [3] [4] [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